找到相关内容1706篇,用时9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本来无生死

    ,以广利有情。   二六时中,一切不住。一切境界都是假的,是我们真如妙心所现,是佛性的影子,不在被尘、六根、所蒙蔽,为大众做一切事,而无爱憎取舍的心。所谓《金刚经》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“无心...   众生无始劫来在道头出头末,皆因迷而不觉,追逐外境,冤枉造业受报。   本师释迦文佛,不怕浑身落草,现八相成道,皆是为了一大事因缘,唤醒梦中众生,即所谓开、示、悟、入佛的知见——“一切...

    孙燕

    |般若|心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223583518.html
  • 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

    要有健康的身体,平时要调饮食、调睡眠,有病就去求诊。所谓健康的心,是指要有正念、正见。我们说‘破见不破法’,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,不破佛法。‘法’就是六根六尘所建立的万法。‘见’就是众生的执著和分别,是在假相中分别和执著所产生的。所以,不能安排种种的知见,知见就是落入对立,善恶、是非对立。 我们要抱持何种心态,修行才会成功呢?身体若有病苦,要视病苦为良医,让我们了解世间是苦的,也比较不会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1423983885.html
  • 《四部医典》身体各部的正常状况

    龙便依属于身体的下部。   依存脉有:①形成眼等六根[1]的脉轮,脑部有五百条依存脉;②形成眼识等五蕴[2]有脉轮,心脏部分有五百条依存脉;③发育肉体的脉轮,脐部有五百条依存脉;④生育后代... 五蕴:佛教名词。识指依据“六根”对于境生起见、闻、嗅、味、触、思虑等作用的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五蕴亦名“五众”、“五阴”,“蕴”意为积聚、类别,五蕴指色蕴、受蕴、...

    宇妥·元丹贡布

    |藏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009056203.html
  • 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

    世界中,无法而不造。”八合而为一心,是人生宇宙的根本,这里包括了本和转识两部分,为自性缘起及业感缘起所依。业有二义:一为作业――业用,此通于八;二为造业,以意识为主的前识才有。佛法中常说的“业由自心造”的“业”属后者。而“果由自心变”者,就包括阿赖耶识所变异熟及前所变异熟生的两大部分。“报由自心受”者,报指异熟果,此中受报多指前了境分别,三受相应,属异熟生所摄。既然八合而为一心,业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850419.html
  • 评“龙树法相学”

    阿赖耶论来建立因果的。关于阿赖耶的问题,此略述其义以龙树思想。“佛说,限识及眼识相应法共绿色,不缘屋色种种谙名。耳鼻舌身识亦如是。意识及意识相应法,知眼知色知眼识,乃至知意知法知意识。是所缘法皆空...龙树只明,否则便有常过。现在再引龙树斫说:“如佛祈言,诸法虽空,亦不断亦不灭;诸法因缘相绩生亦非常。诸法虽无神亦不失罪福,一心念顷。身诸法诸根诸慧转灭不停,不至后念。新新生灭,亦不失无量世中因缘业...

    庄进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5767221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

    二因习气。等流习气,由七中善恶无记熏令生长;异熟习气,由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。二、果能变,谓前二种习气力故,有八识生,现种种相。等流习气为因缘故,八识体相差别而生,名等流果,果似因故。异熟习气为增...阿赖耶识互相依存为遍计所执性的独立存在,则无有解释八为能变及作者之可能性。若非错认为在没有补特伽罗中有我体性及一切法中有我体性之外、增益的一种相似或假有的我体性,则无有使异熟识、末那跟前、以及心所...

    韩镜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569066.html
  • 再谈梵本《唯识三十颂》汉译问题

    必要?是否符合原文含义?按照我们对原文的理解,“境的了别”中“了别”是指“八”中哪个的了别?没有说明,易起误解。然而,此第2颂的了别,属于前的了别(前的行相、特征),这对唯识学专家来说,是不言而喻的。安慧论师(Sthirmati )在解释第2颂时明确地说:“此三能变者,谓异熟,谓思量,与谓境了别。……由色等境现似故,眼等,于境了别。”【3】这就阐明第2颂的了别,就是前的了别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0541796.html
  • 人间的佛教

    。受是苦、乐、舍等种种感受;想是认识作用;行是意志作用;是生命的主体,是业力的积聚。五蕴重在精神的分析,所以佛法是重心法的。   2.十二处:是身心活动的基础,分为六根与尘两类。六根是我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种感官;尘是它们的认识对象: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(心理活动)。   3.十八界:界是界限,有范围的意思。十八界是十二处之外,加上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五蕴中的...

    法鼓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244113.html
  • 如来藏在吾人身中

    具有大种性自性,不断地从母体里摄取四大,而渐渐成就自己的色身,乃至五根具足。因此众生的色身,乃至五根具足都是以如来藏为因,以父精母血及四大为缘,而由如来藏所变现制造的。  在受精卵中,不具五根,就不...产生眼等,具足十八界,因此才能在世间运作及受用。  此外,《佛地经论》更云:“阿赖耶识所变身形大小不定;且如此界瞻部洲人善业最劣,所得色身极长四肘;东胜神洲善业次胜,身长八肘;如是善业渐渐增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1952918.html
  • 俱舍论界品之研究

    法处法界所摄也  。至于处界等法,兹不细解,只略举名相,容后二十二门中  广明。云何十二处﹖谓所依眼等六根与色等境能生各  ,故名六根六境为十二处也。云何十八界﹖谓六根六境  为十八界也。  二...上而成一界之问题  复次,名一意根界者,盖意根界即是已灭之状  态,于时间上名称虽有不同,然本体上更无异法。讵得认为  两橛者哉﹖颂曰﹕由即识身,无间灭为意。或曰﹕若  依意根界,则...

    寂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4770878.html